本報訊 (記者王繼學)安徽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對今后15年安徽中醫藥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設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中心(基地)、1個國家級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1個省級民間醫藥特色診療基地、3個以上國家級和區域中醫?圃\療中心、10個中醫名院和100個中醫重點?。培養和引進30名中醫藥行業領軍人才、100名安徽省名中醫、100名安徽省基層名中醫、2000名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建成10個中醫藥醫養結合示范基地,30個國家級和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示范區),3~5個中醫優勢病種健康管理聯盟。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到2030年,實現中醫藥服務領域全覆蓋。中藥產業成為該省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進入全國前列。
意見要求,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醫藥法律法規,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依法履行發展中醫藥的職責,將中醫藥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年度目標任務,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建立并完善政府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解決中醫藥改革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關鍵問題。健全省、市、縣三級中醫藥管理體系,充實管理隊伍。
意見強調,要加大醫保支持力度,鼓勵中醫藥服務提供和使用。落實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政策,健全穩定可持續的中醫藥財政投入保障機制。落實政府對公立中醫醫院投入傾斜政策,建立符合中醫醫院特點的財政分類補償機制和考評辦法。按照中醫藥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調整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在基本藥物政策中,增加省基本醫保目錄中成藥品種,保留中藥飲片加成,簡化中藥制劑審批流程。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中,將中醫類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范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中醫藥發展需要,擴大中醫醫療、養生保健、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等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中醫藥機構的用地。加大對中醫藥發展的金融支持,鼓勵利用世界銀行等國際貸款、地方政府債券、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健康產業基金等支持中醫藥發展。
(載2017年1月18日《中國中醫藥報》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