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趙維婷)1月9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辦公室和中國中醫藥報社共同揭曉2016年中醫藥十大新聞。
1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明確新形勢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中西醫并重,對新時期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作出部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8月19~20日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明確了新形勢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重申堅持中西醫并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中藥谷制造基地考察時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出臺,發展中醫藥有國法保障。
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我國首部中醫藥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該法將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中醫藥法以法律方式將黨和國家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固定下來,對于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維護人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頒布,推動中醫藥納入健康中國建設。
2月,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未來15年我國中醫藥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推動中醫藥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并專設一章對振興發展中醫藥服務健康中國建設進行系統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明確了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任務。
落實好上述兩個規劃綱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民族醫藥“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等系列專項規劃,進一步細化實化了任務舉措。
4 國家首次表彰60名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劉延東副總理與教學名師座談。
2016年是新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60周年。12月29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共同表彰了60名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專門面向中醫藥高等學校開展此類評選表彰。同日,劉延東副總理參觀了新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60周年回顧與成就展,與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座談,提出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知名院校和學科,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中醫藥高等教育,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 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
8月,國務院同意建立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旨在進一步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統籌做好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由36個部門和單位組成,國務院分管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同志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聯席會議將在國務院領導下,對全國中醫藥工作進行宏觀指導,研究促進中醫藥事業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指導、督促、檢查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協調解決中醫藥事業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6 《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發表,向世界宣告中國堅定發展中醫藥的決心。
12月6日,我國首次就中醫藥發展發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白皮書回顧了中醫藥發展的歷史脈絡,介紹了我國發展中醫藥的政策措施及成效,展示了中醫藥的文化內涵和科學價值,體現了國家對中醫藥作為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堅定發展中醫藥的信心和決心。
7 中醫藥科技創新多點開花,“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醫藥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叭斯晗阊兄萍捌洚a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首次系統闡明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學成分,為人工麝香研制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解決了麝香長期供應不足的歷史性難題,保證了含麝香中成藥品種正常生產,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惠及民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所陳竺教授等獲美國血液學會(ASH)頒發的歐尼斯特·博特勒獎。獲獎項目受中醫藥在白血病治療理念和實踐方面的啟迪,是中醫藥學和西方醫學結合的典范,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五年無病生存率躍升至90%以上,達到基本“治愈”標準。
《針刺治療慢性嚴重功能性便秘的隨機對照試驗》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鑒》上發表,證實電針治療對慢性嚴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議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第31230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屠呦呦星”,這是對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的科學家的肯定和褒獎。
8 多措并舉增加中醫藥健康服務供給,引領健康需求。
中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供給增加!蛾P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醫師在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服務的暫行規定》《關于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先后印發實施,以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蓬勃發展,釋放服務供給,引領健康需求。3月,全國中醫養生保健素養調查結果發布,根據調查結果,上述政策文件提出了針對性舉措,為精準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供給提供了依據。
9 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成效顯著,城鄉居民獲得感增強。
“十二五”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局共同實施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目前,97%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3%的鄉鎮衛生院、81%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1%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每年有超過6300萬的65歲以上老年人和2700萬的0~3歲嬰幼兒接受了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全國建設了2.6萬多個基層中醫館,實現了門診量、業務總收入、醫務人員收入、服務滿意度的上升和藥占比、次均費用、病人藥品費用、醫患糾紛發生率的下降。中醫藥服務已成為基層衛生工作最大的特色和亮點之一。城鄉居民看中醫、用中藥更便捷,群眾維護健康的選擇更多樣,就醫負擔有效減輕。城鄉居民的中醫藥獲得感顯著增強。
其中,云南省綏江縣推行“中醫入戶”,縣政府提供組織保障、機制保障和培訓保障,將中醫推廣責任到人、應用入戶,探索了貧困地區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路子。
10 中醫藥走向世界提速發力,成為里約奧運、G20峰會等重大國際活動熱點。
中國領導人積極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中醫藥對外合作交流步伐進一步加快。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捷克,雙方支持中醫藥在捷克共和國和中東歐地區的推廣應用,以及中捷中醫中心建設。7月,劉延東副總理出席并見證北京中醫藥大學圣彼得堡中醫中心揭牌,這也是俄羅斯第一所獲得俄法律認可的中醫院。匈牙利岐黃中醫藥中心揭牌。8月,德國首家以中醫為特色的孔子學院——德國施特拉爾松德應用科學大學孔子學院成立。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揭牌儀式。
國際社會對中醫藥關注度顯著上升,在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中,中醫藥頻頻亮相、屢成焦點。里約奧運會上,菲爾普斯等國外運動員身上的拔罐印風靡網絡,引發“中醫熱”。G20峰會、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和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等國際重大會議上,中醫藥文化備受關注,中醫體驗館內外賓絡繹不絕。
在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開展的第四次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中,中醫藥首次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元素。